各物流相关企业:
当前,全市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多个领域发生聚集性疫情,给全市整体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近期,多个企业出现疫情,暴露出相关单位在疫情防控中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员工防疫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为做好疫情防控闭环管理,根据《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加强商务领域企业疫情防控闭环管理的通知》如下:
一、扎实做好员工培训教育。各企业要把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教育和常识培训当作班前第一课,认真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全市发布的各项防疫政策规定、涉及公共场所和行业领域的各项最新指引,把各项规定和指引张贴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
二、严格从业人员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各企业员工上岗前必须全程接种疫苗,未接种者不得录用。落实日常健康监测报告制度,将员工健康监测做好记录,以备执法部门检查。教育引导从业人员规范个人防控行为,不得带病上岗。各单位要合理布岗排班,实施“两点一线”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工作期间全程佩戴N95口罩(指引未要求的可戴普通医用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防护用品;非工作期间不聚餐、不聚集、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三、严格员工宿舍管理。各企业要落实员工宿舍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员工住宿情况台账(含单独居住)。单位统一提供集体宿舍的要制定集体宿舍管理制度,明确宿舍管理负责人,落实好疫情防控和火灾防范各项工作。不得因节省成本违规群租,不得在黑中介租房,不得在租房后打隔断、加密居住空间,不得租住危房和非法房源。掌握自行单独租住员工的住房情况,教育员工合法合规租房,并写出疫情防控和火灾防范承诺书。
四、开展核酸检测和风险排查。各企业要按照规定频次组织员工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并落实好相关场所物品、环境常态化检测筛查工作。加强对涉疫风险人员的排查,对健康宝弹窗、有中高风险旅居史等人员按规定进行管控。新员工上岗或出京员工返岗,必须持最新时限要求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北京健康宝”为绿码,确实排除风险后方可上岗返岗工作。对于保洁员、外包运输车辆司机等相关人员,也要落实好核酸筛查、风险排查等防控措施。
五、加强进口货品疫情防控。各企业要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进出库、存放、运输、销售、消杀、检测和可追溯以及“三专”“三证”“四无五不”等要求。进口非冷链货品要严格按照《进口非冷链货品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引(第三版)》,落实静置期要求,原则上非特殊急用货品通关和首次入库存放累计时间不少于10天,然后再配送至消费终端。急用货品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后再使用。
六、严格配送管理。各企业要加强出入库管理,有条件的企业要分别设置货物进出库通道,工作人员岗位、区域相对固定,分级分类管理,避免人员交叉活动带来的风险。配送人员在等候取货时,要避免人员聚集,保持安全距离。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加强对库房、车辆、工作服、手机等相关物品和环境清洁消毒。
七、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各企业要加强经费保障,及时为员工个人配备口罩、手套、体温计、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为员工宿舍配备消杀用品。
八、从严从紧落实经营场所常态化管控。各企业要严格对外来人员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最新要求核酸证明,做到一人不漏。严格测体温,要保持测温仪、枪处于完好状态,禁止测体温走形式、当摆设、虚晃一枪。严格落实全程佩戴口罩,企业要派出巡查队伍,对营业场所随意摘口罩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对拒不配合、态度蛮横人员予以劝离,对不服从管理劝离无效人员立即报警处置。严格经营场所物和环境的核酸检测,按频次和比例对物和环境进行核酸检测,发现阳性结果及时报告处置。严格经营场所通风消杀,按照最新指引配备消毒药品和设备,严格消毒液配比,按频次对各部位进行消杀。严格公共卫生间的清洁,安装感应式水龙头,配备消毒洗手液。
九、修定完善应急预案。各企业要针对疫情期间突发情况设置各种场景想定,修定应急预案。预案要素齐全,人员分工明确,职责任务清晰,处置程序科学,上下联络畅通。定期组织全员对预案进行实战演练,演练中不断总结查找漏洞和存在问题,补充修定完善。
十、严格责任落实。各企业要严格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对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实施闭环管理,防止出现漏洞。员工个人要自觉服从单位管理,主动做好领导分配的疫情防控工作,尽职尽责,配合社区做好流调和筛查工作。对不履行疫情防控义务、不落实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将接受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