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州区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
规划中明确了发展定位是以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基本遵循,围绕“服务业高水平开放-高端商务-商业升级-品质消费-文旅商融合”统筹谋划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商务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建设成为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核心承载区、国际商务北京新中心、北京东部商业新高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增长极和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
规划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五年创新建设发展,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形成新优势、做出新示范,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逐步构建,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全面建成运河商务区起步区,总部经济、财富管理和绿色金融等高端商务服务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北京“国际设计之都”新平台初步建成,高端商务服务业在北京市整体地位得以提升;商业网点和物流节点体系持续优化,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以品质提升、体验增强、文娱互动、生活便利、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文旅商融合发展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同时还要打造智慧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服务商业和民生,牢固树立安全、高效、绿色、共享、智慧的发展理念,围绕首都物流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副中心现代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和民生应急保障的关键基础以及京津冀智慧物流协同发展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在承续全市节点体系基础上,构建地下和地上互为补充、集约高效的“三级+一网+应急”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优化物流供应链,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保障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节点。在宋庄镇规划建设专业类物流中心和快递二级分拨中心,为城市副中心提供快捷的快递分拨服务;在永乐店镇规划建设专业类物流中心,承担区域内商贸流通业、专业物流及部分制造业所需要的配套物流服务;在于家务乡规划建设日常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服务传统实体商业,以加强对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居民日常生活和应急农产品需求的保障能力为主,同时承接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功能的外移;在漷县规划建设日常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服务北京东部地区,并与廊坊北三县、天津武清地区的物流产业形成互动关系;在张家湾镇规划建设零售商业配送中心,服务零售商业和应急物资储备。
二是规划建设“一网”,即末端配送场站和末端营业网点。其中,末端配送场站用来保证进货、理货、存储、拣选、配送等物流功能的完成;末端配送网点按照服务1-2万常住人口的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商业零售网络和社区物业服务体系,结合家园中心设置一级网点,结合社区、办公、商业设施设置二级网点,以1公里服务半径,均衡布局末端配送点。每处末端配送点应包含1个不小于80平方米的末端网点与若干套自提设施。鼓励物流配送企业与连锁商业网点、大型写字楼、社区物业等单位开展广泛合作,设立公共智能自提柜、智能冷柜、智能快件箱、智能收发室等物流末端智慧设施,积极发展无接触物流配送,优化“最后一公里”快递配送服务网络。选择适宜区域试点推行末端共同配送,在全市发挥副中心先行先试作用。
三是规划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强化城市安全保障,推动应急仓储与日常物流合建共管,除了将京粮物流仓库等现有物流仓储设施作为应急物资储备节点和消费领域服务型物流节点外,还需规划建设面积为5000-10000平方米的区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1处,加大应急储备物资的集中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a8YefnxQqNrGLZ2JydA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