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北京持续强化和科技部以及津冀的对接合作,科技部主导下的京津冀协同创新“1+3”联动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制定印发了《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工作方案(2015—2017年)》《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年)》,将京津冀协同创新列入每年工作任务。
据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就三地共同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促进高校、院所、企业协同创新,围绕重点区域创新发展需求,不断推动首都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例如,组织三地科技、环保等领域16家科研单位共同实施“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建立京津冀区域高分辨率固定源和面源排放清单。其中,在北京市科委的指导下,北京师范大学围绕雄安新区水环境治理开展研究,推动新区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主动融入协同发展大格局
有序对接、合理布局,河北为更好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打出了“精准牌”。河北省科技厅综合规划处处长范庆书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牢牢抓住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不放松,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协同上 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协同发展大格局。”
例如,首钢京唐二期、北汽福田等一批制造业疏解项目落户河北省。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扎实推进,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石家庄5大示范区各具特色。
6年多来,河北省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示范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5个协同协作平台为重点,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11727个。
加快制造业转型步伐
“十三五”期间,天津市以滨海新区作为综合承接平台的支撑,累计引进北京项目4500多个,到位资金超过8000亿元。
目前,天津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共建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经成为两市合作的亮点。
天津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将北京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河北省的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定位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并重,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转型。”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89ud_q40GlBSN1Pf3Am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