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北京服务”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工作情况。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燕凌就国际贸易便利化情况提出以下几点:
口岸信息化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集成标准版18大类781项功能,实现“总对总”对接28个国家部委,建设了7大类本地特色应用31项子功能,覆盖企业外贸办事、流程跟踪、金融保障、知识获取与数据服务五大核心环节,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商流+物流+通关”便利化服务。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开发上线“冬奥会物资无纸化通关”功能,为冬奥物资顺畅、高效通关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以后大型活动提供便利基础。第二,推出“数据资产保管箱”并被商务部评选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十大最佳实践案例,截至11月底已为1378家企业上链存证管理近20类约1200万条业务单据信息,可提供包括通关单据、物流单据在内的多种贸易数据档案存证共享。第三,研发上线RCEP经贸规则一点通,便捷企业享受关税优惠政策。第四,实现京津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用户体系互认,推出“京津冀协同服务专区”,企业可登录三地任一“单一窗口”使用服务专区的空运、海运和铁运物流办事功能以及数据应用服务,三地本地特色功能互通互用。
口岸效率明显提升。第一,大力推广“直提直装”作业模式。在北京空港口岸探索开展机坪“直提”创新模式试点,企业可直接在机下提取货物,提高通关效率。持续推广天津海港“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作业模式,北京进出口企业在天津港采用此作业模式的占比10%左右。“直提”“直装”模式以及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提升了通关时效,今年上半年,北京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比2017年压缩76.14%、91.47%。第二,创新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全国首创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指导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7家医药健康龙头企业参与试点,建设7000余平方米的跨境电商药品专用库,试点企业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推出“一次登记、一点对接、优先查验、允许转关、便捷退货”等便利化措施,加快推进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发展。
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建立统一规范的空港货运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在天竺综保区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标准化试点,依托北京“单一窗口”试点对口岸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贸易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推动京津冀口岸服务质量“同事同标”。
此外,在北京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口岸服务方面,李燕凌副局长提出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空港货运物流服务质量标准;首都机场集团制定发布《北京两场货运区作业服务质量标准》,对涉及提货、安检、出港、调拨等重点作业环节的8大类60余项作业服务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编制《货运区作业服务质量评价办法》《航司、货主服务质量评价表》,初步形成《货运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约束,自我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7Bw7ZTEMuhf9nbWgPkvs2w